网站首页 三农要闻 农业农村 水利资讯 甘肃林草 乡村振兴 甘肃供销 农业科学 甘肃农垦 气象信息 畜牧兽医 甘肃农机 耕地保护 农技推广 市县新闻 乡镇动态 农资信息 农企之窗 三农人物 书画艺术
Logo
甘肃三农在线 >> 农业农村 >> 浏览文章

庆阳市四举措纵深推进产业扶贫工作

2019年02月22日 《产业扶贫简报》 佚名 字体:

2018年,庆阳市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委各项决策部署,根据市委提出的“四类分类法”和“扶贫抓产业、产业抓覆盖、覆盖要达标、达标见效益”的要求,精准界定,分类施策,全域推广“331+”农业产业扶贫模式,大力推进多元化富民产业开发,狠抓各项精准扶贫关键措施落实,全市产业扶贫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有力助推了脱贫攻坚向纵深推进。西峰区、正宁县脱贫摘帽,36个贫困村脱贫退出(西峰区15个、正宁县18个、宁县3个),全市8.7万人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到5.51%。

 一、大力“转方式”。一是开展试点示范,探索创新“331+”产业扶贫模式。针对缺劳力、缺技术、缺资金的特定贫困人群,在探索“331+”肉羊产业扶贫试点和总结近年来产业扶贫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推广三方联动、“三变”推动、品牌带动、党建促动的“331+”农业产业化扶贫模式,第1个“3”,就是围绕创新农业组织形式与经营机制,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三方产业联合体。第2个“3”,就是围绕创新资源配置和经营方式,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1”就是围绕创新扶贫产业发展方式,建立统一科学的品牌化质量管理体系。“+”就是“+党建”“+保险”“+村集体经济”。通过“331+”农业产业化扶贫模式,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努力破解贫困群众自发种养技术水平不高,销售不畅,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低,适应市场、对接市场、抵御风险能力不强的制约瓶颈,带动贫困户增收。全市已建成“331+”肉羊(湖羊)专业合作社198个,购置机械设备1.07万台套,建成青贮窖139.7万立方米,带动9539户4.04万贫困群众发展肉羊养殖。“331+”产业扶贫模式也由此入选为改革开放40年地方改革创新40案例之一,将在全国进一步推广。

二是狠抓合作社建设,加快实现全覆盖。围绕省市确定的重点扶贫产业,从产、加、销等环节引导扶持贫困村新建和规范合作社,发挥对贫困群众的组织带动作用,全力推进贫困村合作社全覆盖行动。市政府印发了《庆阳市贫困村农民合作社全覆盖三年行动工作方案》《加快贫困村农民合作社建设和提升工作的通知》,市农牧局印发了《做好肉羊产业扶贫试点合作社规范建设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全力推进贫困村合作社全覆盖行动。8月底,全市570个贫困村(含33个未建档立卡的深度贫困村)全部建成了至少2个合作社,实现了全覆盖。目前,全市570个贫困村(含33个未建档立卡的深度贫困村)合作社累计达到3266个,入社成员达到7.8万人,带动贫困户3.91万户,当年获得分红6524万元。三是坚持龙头带动,培育壮大农业企业。围绕进一步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助推脱贫攻坚,市政府出台了《庆阳市扶持贫困县龙头企业发展工作方案》,全力支持中盛、中庆、荟荣、海升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积极引进新洋丰、盘龙药业、天士力、立达尔、欣堂医药、融诚农业等企业落户我市,今年7个贫困县新增农业产业龙头企业30户,占省上下达计划任务14户的214%,带动贫困村、合作社、贫困户数分别为439个、431个、30250户。采取以奖代补、贷款贴息和先建后补等形式,围绕设备改造、产能扩建、品牌培育等方面,对连续3年稳定吸收贫困户就业,带动贫困户脱贫的龙头企业给予支持。全市113家县级以上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611个,带动贫困户3.5万户。

二、加快“补短板”。一是组建市级专家组,选派到村农技员。根据市委组织部等五部门联合《转发<关于在驻村帮扶工作队中增加农业科技人员的通知>的通知》(庆帮领办发〔2018〕10号)精神,要求成立市级专家组,对驻村农技员工作进行督导、指导和培训。市农牧局结合实际,制定印发了《关于组建市农牧业专家组开展巡回技术督导工作的通知》(庆市农牧发〔2018〕311号),组建以市直农牧系统29名副高级及以上职称专家为成员的市级农牧业专家组,对570个贫困村(含33个未建档立卡的深度贫困村)驻村农技员工作情况进行巡回督导和技术指导。组织召开了市级农牧业专家组巡回技术督导工作推进会,对专家组巡回督导的方式方法和主要内容进行了重点培训。各县区为570个贫困村(含33个未建档立卡的深度贫困村)每村选派1名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业务过硬的农业科技人员,纳入驻村帮扶队伍统一管理,“一对一”开展技术服务。二是加大到户产业扶持政策落实。按照省上到户产业扶持资金按人均5000元,户均2万元,每户最多不超过3万元,支持贫困户发展产业。原则上一半用于补助种养产业发展,另一半用于入股、配股到与贫困户发展产业密切关联的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社,扶持金额和入股配股金额比例,可根据贫困户家庭人口、劳力状况、农户意愿和经营主体发展状况有所调整,具体由县级政府确定的具体要求,市农牧局积极协调、指导、督促县区抓好到户产业扶持政策落实。一方面指导到户资金优先用于发展生产投资、购买生产资料等方面。另一方面指导健全资金投放方式,主要指导县级通过两种方式落实到户,一种是农户通过购买生产资料、固定资产投资发展产业,经相关部门验收合格后,按成本核定标准补助农户;另一种结合县上制定的产业扶持奖补办法,采取“以奖代补”方式落实到户。第三是指导完善资金兑付办法,主要指导县级采取验收合格后一次性补助、先补部分待验收后再补余款、先打入农户“一折通”冻结待验收合格后再解冻使用等三种方式兑付到户资金。全年共落实产业到户资金11.14亿元,其中入股资金8.23亿元,到户资金涉及贫困户10.1万户39.33万人。其中,养殖业到户资金8.43亿元,涉及贫困户5.86万户23.17万人;种植业到户资金2.71亿元,涉及贫困户4.24万户16.16万人。

三是加大科技培训,提升脱贫致富能力。今年,市农牧局会同市委组织部、市扶贫办印发了《全市助推产业扶贫培训工作实施方案》和《全市助推产业扶贫村干部培训实施方案》,筛选确定了培训认定机构和培训计划。采用“2+3培训模式”(集中理论授课2天、实践操作3天),共举办4大类8期培训班,完成了对全市230个深度贫困村村主任、村支书、村第一书记和村帮扶队长920人的培训。在关键农时季节,联合人社、商务、扶贫、科技、林业、果业等部门积极开展各类培训,全市共完成产业扶贫培训40688人次,其中市农牧局举办各类培训160期,培训20629人次,县区农牧部门完成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科技示范户培训、科技明白人培训、深度贫困村干部培训等20059人次,进一步增强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开办了“产业扶贫信息”,刊发19期信息简报,宣传我市在产业扶贫中的经验做法和动态进展。四是推进农村改革,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全市将消除贫困村集体经济“空壳村”作为脱贫攻坚战一项重要任务,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全面消除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空壳村”工作方案》《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切实增强农村基层组织服务功能的意见》,市农牧局等8部门联合下发了《进一步推动项目建设切实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通知》,结合全市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运用“331+”产业扶贫模式,从项目投入、企业帮扶、单位帮扶、互助资金入股、党费补助、政府补助等6个方面加大发展资金投入力度,多渠道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全市570个贫困村(含33个未建档立卡的深度贫困村)全部有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全面消除了“空壳村”。其中收入1万元以下的村有183个,占贫困村总数的32.1%;收入1-2万元的村63个,占贫困村总数的11.1%;收入2万元以上的村324个,占贫困村总数的56.8%。

三、坚持“防风险”。一是落实防控措施,严防动物疫情发生蔓延。加强重大动物疫病监测,突出做好春秋季集中免疫,完成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注射2305.51万头(只),应免畜禽免疫密度均达到99%以上,免疫抗体检测合格率达到74%以上,全市动物疫情形势总体保持平稳,布病、包虫病等人畜共患病反弹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强化动物卫生检疫监督执法,累计完成产地、屠宰检疫各类动物254.34万头只,指导养殖场(户)按规定隔离观察省外调入动物689批次,85.64万头只,办理各类执法案件65起。全力以赴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在市、县防制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统一领导下,全面开展联防联控,督促抓实监测排查、消毒、调运、屠宰、餐厨剩余物及血浆制品饲料使用等重点环节监管,严防疫情传入。全市共完成生猪养殖场户排查39.3万户(次),排查生猪343.4万头(次),采集送检测样品380份。二是加快保鲜库建设,增强产业发展支撑。市政府制定下发了《庆阳市发展果蔬保鲜库助推精准扶贫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和《庆阳市扶持贫困村果蔬保鲜库发展工作方案》,按照新建100吨果蔬保鲜库补助10.5万元、最高补助37万元,贫困村购置移动式冷库或箱式冷藏车补助15万元的标准,在全市有需求的7个贫困县88个贫困村,新建果蔬保鲜库100座,新增储藏能力55112吨;27个贫困村购置移动保鲜库,实现对有需求贫困村的全覆盖。按照2018年完成70%建设任务的要求,我市已建成果蔬保鲜库72座,新增储藏能力2.6万吨。完成移动保鲜库(箱式冷藏车)采购任务26辆。三是开展农业保险,保障产业稳定发展。为了防范自然和市场风险,保障贫困户种养收入稳定,围绕扶贫产业发展,大力推进农业保险工作。市政府出台了《庆阳市2018-2020年农业保险助推脱贫攻坚实施方案》,围绕牛、羊、菜、果、薯、药等特色产业发展,以保障贫困户收入稳定为目标,大力开展农业保险“增品扩面提标降费”工作,因地制宜精准设计险种,力争实现“一户一保”,保障贫困户稳定增收、产业稳定发展。全年共实现签单保费9015.17万元,赔付2543万元,赔付率28.2%。(其中:完成参保玉米117.1万亩、苹果12.9万亩、马铃薯2.2万亩、森林824万亩、中药材2.8万亩、冬小麦56万亩、大棚蔬菜632亩,参保肉牛3.24万头、肉羊24.16万只、能繁母猪1.8万头、育肥猪6.74万头、奶牛1193头、鸡25万只、万寿菊2万亩、蜂蜜1292箱)。

 四、不断“强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精心部署安排。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扶贫”的要求,真正把脱贫攻坚作为“一号工程”来抓,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花最大的财力、最多的精力、最强的人力,一抓到底。全省产业扶贫现场推进会议在我市召开之后,市级层面密集部署产业扶贫工作。7月13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精准脱贫产业发展推进大会;8月15—16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产业扶贫重点工作现场推进会议;8月20日,市政府召开了全市饲草青贮现场推进会议,连续部署安排产业扶贫工作。同时,在每月召开一次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议上,产业扶贫是必须研究的事项,真正做到把产业扶贫抓在手上,扛在肩上,落实在行动上。二是靠实工作责任,构建任务落实体系。紧紧围绕2018年产业扶贫目标任务,充分对接“一户一策”精准脱贫实施方案,市县农牧部门签订了责任书,将目标任务层层接力分解到基层。市农牧局成立了农业产业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专门办公室,建立了产业扶贫到岗到人责任制。按照县级干部包县区、科级干部及高级技术干部包乡镇、一般干部和中级技术干部包村组的办法,抽调123名干部建立联县(区)驻乡(镇)包村(组)辅导员队伍,开展产业扶贫政策宣讲,督促县乡村产业扶贫政策、任务、项目、资金“四落实”。各县区农牧部门也结合各自实际,成立了相应工作机构,充实了工作人员,推动县乡将产业扶贫包抓责任层层靠实,形成一级抓一级、环环相扣的责任体系。三是开展问题整改,扎实护航产业扶贫。认真对照国家、省市各项督查考核中反馈有关产业扶贫方面的问题,我们都高度重视,将分解到相关县区单位,提出整改措施和完成时限,定期上报整改进展,通过整改纠查、重点督查等方式,督促任务落实。目前所有整改问题已取得阶段性成效,需要长期抓好落实。市农牧局先后配合省农业农村厅、市上四大班子、第三方督查部门、市直相关部门以及省外高校等单位,开展产业扶贫督导、调研、考核、检查等活动50多次。10月底,我局联合市林业局、市果业局组成工作组,完成对拟退出的213个贫困村涉农指标验收认定工作,并参与完成贫困村退出全市综合核查认定工作。(摘自庆阳市农业农村局工作总结) 

编辑:庄宁宁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甘肃农康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甘肃三农在线

ICP备案号:陇ICP备18003590号-1 甘公网安备620102020005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