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市:抢收季里话丰收 高标准农田成效彰显
七月盛夏,敦煌大地铺金叠翠。全市1.43万亩麦田里,联合收割机往来穿梭,金色麦浪翻滚起伏,机声、笑声、欢呼声交织成动人的丰收交响。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抢收战役,不仅是对今年粮食产量的检验,更让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显著成效在骄阳下熠熠生辉。
抢收一线见效率,机械赋能显威力
在黄渠镇的麦田里,一台联合收割机切割、脱粒、清选一气呵成。“以前人工割麦,一亩地要两三个壮劳力忙一天,现在机器一响,一小时就能收8亩,损失率还不到 3%。这多亏了高标准农田修的机耕道,大型机械能直接开到地头”正在田间忙碌的种粮大户贾宏生说道。
得益于高标准农田配套的田间路网和灌溉设施,今年敦煌市小麦机收率达到95%以上,亩均减少损失约15公斤,颗粒归仓有了坚实保障。
政策引导激活力 ,科技护航促丰产
年初,敦煌市细化小麦播种任务,同时依托 “广播响起来、海报贴出来、板凳会开起来”的立体化宣传模式,深入解读《敦煌市2025年农业发展扶持办法》、农业保险、农机购置补贴等惠农政策,切实调动农户种粮积极性。据悉,全市今年种植小麦面积达1.43万亩。
在科技加持下,高标准农田的产能优势持续释放。通过土壤改良、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应用,全市小麦平均亩产预计达400公斤,较改造前的“望天田”提升近三成。转渠口镇采用的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可精准控制水量,田间节水率达到50%以上,让麦穗饱满度显著提高。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效,让 “种好田、多产粮”成为农户的共识。
四社共建探新路 土地整合提质效
2025年,转渠口镇紧密结合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布局,率先在五圣宫村创新开展“四社共建、统种共富”试点工作。通过供销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合作社、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协同联动,将原本分散的土地资源进行整合。截至目前,五圣宫村已完成1533.64亩土地的整合工作,实现了集中连片种植。通过“统一农资供应、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农事操作”模式,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大幅提高了管理效率,为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奠定了坚实基础。
昔日的“巴掌田”“低效田”,如今已变身“千亩田”“丰产田”。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土地平整推动土地流转,以土地流转促进规模经营,不仅提高了耕种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更极大调动了全镇农户的种植积极性。从“零散种植”到“规模经营”,高标准农田不仅筑牢了粮食安全防线,更在广袤田野上绘就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生动图景。
编辑: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