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州:守牢“粮田”底线 织密“农情”监测 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筑牢基石
八百里戈壁滩,田畴沃野铺锦绣。作为河西走廊重要的农业县,瓜州县始终把粮食安全作为“国之大者”,以政策“春雨”浸润良田,以常态化巡查守护耕地,依托甘肃省农情系统、农产品价格填报系统,在粮食安全生产、耕地巡查保护、灾情预警与农情服务的实践中,为全县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保驾护航、筑牢基石。
补贴“加码”+科技“赋能”,让种粮农户“底气足、腰包鼓”
“今年种小麦,每亩补贴300元,比去年多了200元,光补贴就能多拿小一万!”瓜州县锁阳城镇常乐村农户杨世斌算起“收益账”,黝黑的脸上笑开了花。今年,瓜州县制定2025年农业重点产业发展扶持办法,聚焦小麦生产这个“压舱石”,将小麦种植补贴标准大幅提高到300元/亩,充分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施的一项重要惠农政策,瓜州县农业农村局组织人员深入种粮户田间地头,联合乡镇,加强宣传,引导农户在小麦采收环节、灾情预防,粮食节约等方面提高粮食生产安全意识,并要求享受补贴的小麦出苗率必须达到85%以上,切实做到补贴一块,收获一块。
政策落地,精准是关键。为确保补贴一分不少到农户、一亩不多报进系统,瓜州县创新推出“第三方+科技”双保险机制:聘请专业测绘公司,利用无人机对全县小麦种植区进行“地毯式”航拍,高清影像精度达0.1米,工作人员与种粮户双方当场确认测绘面积,签字认可。第三方工作人员制作全县小麦种植“一张图”,同时比对国土资源“三调”数据、高标准农田建设数据库、瓜州县确权耕地数据库,确保小麦补贴面积不含非法开荒土地面积。截至目前,全县小麦种植面积核实准确率达100%,正在履行核查结果面积公示,待公开公示无异议后,开展资金公示、审核、发放等后续程序。科技手段的运用让“多种粮、种好粮”成为戈壁滩上的新风尚。
“硬措施”守牢耕地红线,让每一寸良田“有人管、长得好”
瓜州县始终把耕地保护作为“生命线工程”,以“长牙齿”的措施筑牢万亩粮仓根基。今年以来,瓜州县农业农村局与自然资源局联合印发《酒泉市撂荒耕地摸底整治工作方案》《瓜州县“大棚房”问题清理整治细化实化常态化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多措并举,有力阻断耕地撂荒或“非农化、非粮化”。一是县农业农村局督促乡镇下沉村组,开展设施农业用地巡查检查,对巡查发现问题,深入分析研究,对照政策规定,认真研判,分门别类建立问题整改台账,制定整改措施,明确责任领导、时限要求。二是根据省厅提前下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要求,按照乡镇上报实际面积,制定了《瓜州县2025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发放实施方案》,按要求及时发放耕地补贴资金,惠及农户两万多户,切实提高了全县农户用地养地意识。三是常态化开展撂荒地监管,建立开展县、乡、村三级巡田体系,实行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全覆盖网格化监管。严格要求各村到组到户到地块进行摸排登记,做好撂荒地地块名称、户主去向、具体面积、整治措施建议等信息的收集,并建好镇、村两级台账,做到排查一块、研究一块、治理一块、销号一块,做到动态管理,动态销号。真正让“藏粮于地”落到实处。
织密农情监测网,让农业生产“避风险、稳收益”
为精准把握瓜州县农产品市场价格动态,夯实政策制定的数据基础,县农业农村局干部定期实地走访元通、瓜州市场,大型超市开展调研,全面掌握连续一周牛、羊、猪、蔬菜、粮食等农产品价格信息,及时录入农产品价格管理系统,形成系统化数据台账,为相关政策的科学制定提供坚实数据支撑。
加强与瓜州县气象局沟通对接,及时掌握全县极端天气情况,利用QQ群、微信公众号发布灾害预警信息和农情信息,动员乡镇、群众及时做好防范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理”,全力保障农业生产安全,保护农民收益不受影响。极端天气后,及时通知乡镇统计上报农业生产受灾情况,并按渠道统计上报市农业农村局,争取救灾资金。
从政策红利到科技赋能,从耕地保护到农情服务,瓜州县用一个个扎实举措,让“粮袋子”更稳、“钱袋子”更鼓、“田底子”更厚。下一步,瓜州县将持续深耕农业高质量发展沃土,以更大力度守牢粮食安全底线,以更优服务激活乡村振兴动能,让戈壁粮仓的底色更亮、乡村振兴的画卷更艳!
编辑: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