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轻度盐碱耕地试种作物长势喜人 综合治理显成效
2025年07月19日 甘肃三农在线
郑海燕
七月的敦煌,烈日灼灼却掩不住田间生机。在郭家堡镇梁家堡村轻度盐碱耕地试验区,30亩棉花田郁郁葱葱,植株齐整、叶片浓绿厚实;向日葵花盘饱满颔首,微风中轻摇;玉米、蓖麻舒展枝叶,一派丰收景象。这片曾受盐碱困扰的土地,正借着2025年盐碱耕地综合治理利用试点项目重焕活力。
“你看这棉花,出苗率、成活率都比往年高,根本看不到缺苗断垄的情况!”敦煌市农业农村局项目副股长杨乃伟站在棉田边介绍,作为西北内陆干旱地区,敦煌盐碱地问题较为突出,耕地盐碱化曾严重制约农业发展。今年实施的盐碱耕地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在转渠口镇定西村和郭家堡镇梁家堡村治理盐碱耕地10050亩,其中梁家堡村轻度盐碱区成为核心试验区。
在试验田里,四项对比试验正有序推进。30亩棉花试验田内,新陆早64号、石农1号等5个抗草棉品种采用机采棉水肥一体化种植,叶片下已结出饱满棉桃;18亩向日葵试验田中的三瑞9号、JK601等品种,中杆抗倒伏特性显著,宽窄行间绿意盎然。不远处,8亩玉米试验田的铁研919、沃玉3号等品种长势齐整,17亩蓖麻试验田通过机械铺膜种植,经作6号、HB8等品种枝叶舒展。
“我们针对轻度盐碱地采取‘灌水压盐+农家肥+微生物菌剂+土壤调理剂’等治理模式,还通过对比试验筛选最优方案。”敦煌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耕建股股长、高级农艺师贺生兵介绍说,试验区专门开展了不同品牌微生物菌剂用量、耐盐碱作物筛选等试验,目前土壤质量明显改善。据观测,今年试验区作物亩均预计增产10%以上。
阳光下,试验田边的技术员正记录作物生长数据。敦煌市正通过系统化试验总结治理经验,未来将形成可推广的“敦煌方案”,让更多盐碱地实现“盐分可控、地力可续、产量可保”的“有盐无害”目标。
编辑:谢小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