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新区项目建设中心轻度试验区作物繁茂生长 盐碱耕地治理迈向“丰收田”
近日,走进兰州新区项目建设中心2025年盐碱耕地综合治理利用项目的轻度试验区,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映入眼帘:翠绿的玉米叶在微风中沙沙作响,宽大的叶片尽情舒展;马铃薯植株郁郁葱葱,繁茂的枝叶相互交织;胡麻细长的茎秆坚韧挺拔,淡蓝色的小花星星点点散布其间,为这片土地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蚕豆植株错落有致,饱满的豆荚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生命的光泽。
据了解,今年兰州新区项目建设中心盐碱耕地综合治理利用项目,科学治理轻度盐碱耕地5671.70亩,建立集中连片核心示范区1151.96亩,在轻度盐碱耕地中选取30亩作为试验示范区,开展耐盐碱作物品种筛选试验,播种作物包括玉米、向日葵、大豆、胡麻、马铃薯等。试验方法为:每品种种植60㎡,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3次重复。
技术人员表示:“我们针对轻度盐碱耕地情况,通过对照试验总结、对比、综合评价,筛选出最适宜在轻度盐碱地上生长的作物组合,为后续大面积种植推广提供了宝贵经验。”
轻度盐碱耕地目前虽能让农作物正常生长,但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会受到一定影响。这类耕地盐碱化程度较轻,地下水位正常。据项目负责人介绍:“轻度盐碱耕地治理以培肥稳产、防止盐碱化程度加剧为重点。示范区主要采取商品有机肥+土壤调理剂;商品有机肥+土壤修复菌剂;有机无机复混肥+土壤修复菌剂3种技术模式,核心试验示范区主要采取有机无机复混肥+土壤修复菌剂+土壤调理剂;商品有机肥+土壤修复菌剂+土壤调理剂2种技术模式。”
目前,试验田内作物生长态势良好,各项数据指标均在预期范围内。这不仅为项目的成功实施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也让周边农户看到了盐碱地治理的希望。农户们时常来到试验田边,观察作物生长情况,对未来利用盐碱耕地发展农业充满信心。
兰州新区项目建设中心乡村振兴产业发展部工作人员介绍说:“下一步将持续关注试验田作物生长,不断优化治理方案,力争把盐碱耕地综合治理利用项目打造成样板工程,让轻度盐碱耕地变成“丰收田”,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编辑:谢小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