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种适地”“以地适种”兰州新区项目建设中心万亩盐碱耕地绽放斑斓生机
七月的秦川镇,骄阳遍洒田畴。在兰州新区项目建设中心2025年盐碱耕地综合治理利用项目的试验田里,昔日泛着盐碱的土地已是一幅斑斓画卷:荞麦粉白似雪,胡麻蓝紫如星,玉米亭亭玉立,大豆枝叶葳蕤,藜麦穗子饱满如彩炬。各类耐盐碱作物在阳光雨露中舒展生机,风过处绿浪轻翻,每一寸土地都漾着丰收的期许。
兰州新区项目建设中心乡村振兴产业发展部工作人员来到项目试验区,正沿着田埂查看7家科研机构农作物的长势情况。“今年,兰州新区项目建设中心积极争取省级资金1000万元,实施盐碱耕地综合治理利用项目。项目坚持“以种适地”与“以地适种”,主要采取增施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土壤调理剂;采取“膜下滴灌”“上膜下秸”和“松土开槽”的治理模式,为盐碱耕地治理探索治理途径。我们种植了藜麦、胡麻、荞麦、油葵、茴香、蚕豆等13种作物,目前长势良好。”兰州新区项目建设中心乡村振兴产业发展部副部长骆生山拨开一株大豆的叶片,指着饱满的豆荚说。
据了解,兰州新区项目建设中心辖区内盐碱耕地总面积为25.32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88.81%。其中,轻度盐碱耕地12.59万亩,中度盐碱耕地7.83万亩,重度盐碱耕地4.90万亩。今年兰州新区项目建设中心盐碱耕地综合治理利用试点项目,任务面积1万亩,实际实施面积10017.06 亩,占总盐碱耕地面积的3.96%。其中建设轻度综合治理利用试点面积5671.70亩,建设中度综合治理利用试点面积3190.04亩,建设重度综合治理利用试点面积1155.32亩,轻度、中度、重度各含一个集中连片的核心示范区,每个核心示范区各包含试验区30亩。
自项目实施以来,技术人员通过各种改良措施,不断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土壤肥力,为作物生长创造有利条件。“我们从开春就开始忙碌,全区域采用增施生物有机肥、土壤修复菌剂等措施改良土壤,并对重度盐碱耕地实施土地平整与深翻,打破土壤黏土层、减少盐分积聚。”骆生山说,“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作物田间管护,定期收集试验数据,分析不同作物在盐碱耕地的生长特性,为兰州新区盐碱耕地综合治理技术积累经验、打好基础。”
通过分区分类推进综合治理,兰州新区项目建设中心2025年盐碱耕地综合治理利用试点项目充分激活了盐碱耕地资源潜力。不仅如此,项目还将聚焦盐碱耕地特色农业,培育优势产业,以科技赋能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及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筑牢坚实根基。
编辑:谢小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