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三农要闻 农业农村 水利资讯 甘肃林草 乡村振兴 甘肃供销 农业科学 甘肃农垦 气象信息 畜牧兽医 甘肃农机 耕地保护 农技推广 市县新闻 乡镇动态 农资信息 农企之窗 三农人物 书画艺术
Logo
甘肃三农在线 >> 三农人物 >> 浏览文章

根植陇原大地 致力土肥水事业

2019年02月27日 甘肃三农在线 庄俊康 字体:

——记甘肃省优秀领军人才崔增团先进事迹

万物生长离不开土肥水,作为指导全省土肥水技术推广工作的领军人,崔增团多年来带领技术团队,深入田间地头,调查研究,试验示范,积极推广,探索创新出了全膜双垄集雨沟播、膜下滴灌及水肥一体化、耕地质量提升等先进实用的技术,为甘肃农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付出就有回报,2018年被甘肃省委省政府考核为甘肃省领军人才第一层次优秀等次。

创新节水思路 增强农业抗旱防灾能力

崔增团现任甘肃省耕地质量建设管理总站站长、研究员(二级)。他出生于农家,从小对农村贫困、农业薄弱的现状感受深刻,他学农爱农,立志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甘肃农业农村的发展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 

甘肃水资源分布时空不均,十年九旱,“水”是甘肃农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如何来开展农业高效节水工作成了他的主要思考。他多次深入基层走访调研,提出了甘肃中东部旱作区以“集” 水、 河西走廊及沿黄灌溉区以“节” 水、 南部山区以“截” 水即三“J”甘肃节水思路,为农业节水找到了突破口。特别是探索创新出的全膜双垄集雨沟播技术,被称为旱作农业的一场革命。

根植陇原大地  致力土肥水事业

图为省耕管总站站长崔增团(右一)在榆中县清水驿乡杨河村查看全膜双垄集雨沟播技术试验玉米长势 

这一技术的创新受一次意外事故的启发而探索出来的。2002年,在推广集雨节灌技术时一位农民因开挖集雨窖而摔伤,这件事对他的触动很大。他当时就反复思考,挖集雨水窖费工费时,又把集到窖里的水提出来浇地浇作物,如此费事,为何不能在大田里起垄用地膜全覆盖作为集雨场直接集雨用于作物生长需要呢?2003年—2005年,经过反复的试验示范,最终探索出了“覆盖抑蒸、地膜集雨、垄沟种植、增温保墒”为一体的具有明显抗旱增产双重功效的全膜覆盖双垄面集雨沟播技术,亩增产30%以上,尤在大旱之年更显技术优势。当年,有位叫张重礼的农民感慨地对来考察调研这项技术的农业部领导说:今年如果没有这项技术玉米就没有啥收成!

由他主持完成的这一技术获得2006年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如今在甘肃年推广面积稳定在1500万亩左右,并在北方同类地区得到了大面积推广应用,2009年该技术获得了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0年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一等奖。推动了旱作区粮食持续增产、农民稳定增收,走出了一条由被动抗旱向主动抗旱转变的新路子。

 根植陇原大地  致力土肥水事业

 图为省耕管总站站长崔增团(中)在天水秦州区指导农业节水工作

崔增团作为甘肃土肥水技术的领军人,在河西走廊和沿黄灌区继续探索,创新出了膜下滴灌及水肥一体化、垄膜沟灌等高效农田节水技术,年推广面积稳定在1000万亩以上,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助力脱贫攻坚 夯实特色产业发展基础

在全省扶贫攻坚战中,崔增团带领单位技术人员,走出机关单位,来到交通不便,干旱贫瘠的山村里,与贫困户同吃住,了解他们的所需所求、所急所难,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脱贫奔小康。

早在2012年,省耕管总站(原农业节水与土肥管理总站)联系古浪县西靖镇古山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就确立了依靠养殖业为主导产业的致富路子,目前全村羊存栏量已由原来的1万多只达到了现在的2万只以上。

随着养殖业的发展,牲畜粪污如何处理成了大问题。崔增团通过项目补贴扶持该村村民安殿华在村里建成了面积达2000平米的家畜粪污腐熟场,不仅消纳吸收了本村的牛羊粪污还辐射到周边5个村庄。此举极大地改善了村容环境,提升了耕地地力,促进了循环农业的发展。现在的金土地有机肥厂年纯收入达30万元以上,“有了这个有机肥厂,不仅让我们全家脱贫致富了,还带领了30多贫困户增加收入了”,古浪县西靖镇金土地有机肥厂厂长安殿华说。

他还多方筹措建立“沃土帮扶基金”,连续四年为古浪当地100多名贫困户和50多名考上大学的贫困学生发放慰问金和助学金,为中小学生发放桌椅板凳和学习用具。鼓励贫困户早日脱贫,奔向小康;鼓励学生们努力学习,报效国家。

通过4年的帮扶,古山村2016年3月通过了贫困村脱贫验收,实现了整村脱贫。

2017年,省耕管总站又承担起了甘肃深度贫困地区陇南市礼县草坪乡下草川村的帮扶工作,确立了该村以养殖业和中药材种植加工为主导产业的致富路子,他想方设法筹措资金扶持该产业,并积极组织联系相关企业支持省农村农村厅帮扶的12个贫困村和其他有关部门帮扶的贫困村,筹集有机肥和配方肥2000多吨,用以开展科学施肥来提升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并作为岷县产业扶贫督导队队长,多次深入贫困村,调查了解岷县中药材生产现状、施肥问题,提出了以岷县、宕昌等中药材大县为核心的甘肃省中药材标准化生产科学施肥方案,先后争取扶持资金1600多万元,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根植陇原大地  致力土肥水事业

图为省耕管总站站长崔增团(左三)带领工作队在岷县开展产业扶贫工作督导,调研了解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

作为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崔增团懂科技、爱科技、献身于科技。每到一个扶贫村,贫困点,不忘老本行,亲赴田间地头手把手给农户讲解土肥水等先进实用技术,帮助贫困户解决遇到的突出问题,把满腔的工作热情谱写在了甘肃的土地上。

注重人才培育   锻造年轻队伍快速成长

人才立本、人才兴农。崔增团高度重视人才培养,着力打造一支招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土肥人才队伍,为甘肃土肥水事业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在选人上,严把进人关。从源头上确保专业人才的质量;在用人上,严把年轻关。大胆地、有目的地、有重点地将年轻干部安排到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关键岗位实践锻炼,让他们挑起“急、难、险、重”的工作,提升能力水平。如让刚毕业几年的研究生在单位重要岗位上挑重担,选派技术水平强、思想觉悟高、正派能干有发展潜力的年轻科技人才到贫困县乡挂职锻炼,这些同志均获得了基础干部群众的高度赞扬,多人获得上级部门的表彰奖励。

他还积极鼓励年轻的技术人员努力钻研,带头创新,带领年轻团队探索出了“增”“改” “提”“防”四大沃土技术模式,试验研究出了盐碱地综合改良、秸秆还田快速腐熟、畜禽粪便资源肥料化利用、新增耕地快速培肥等“四大”耕地质量提升技术模式,累计推广面积达到1亿亩以上,使我省耕地地力提高了0.5个等级,达到了亩增产50kg、亩节本增收150元的效果;指导年轻技术人员发表了多篇论文,编写了多部书籍,获得了多项奖励,多人获得技术职称的晋升,实现了土肥队伍的年轻化和持续发展。

根植陇原大地  致力土肥水事业

图为崔增团(左一)指导永靖县耕地休耕试点工作

崔增团通过多年的实践深刻认识到,人才培养不仅在机关,还在基层。他每年都要召开全省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班,亲自辅导授课,还常赴外地讲课。先后培训基层技术骨干1.43万人次,直接培训农民121.29万人次,培训种植大户及科技示范户4379户,大大提高了广大农民科技素质,为农业新技术推广应用奠定了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附:

专家小传:

崔增团,男,生于1963年,陕西华阴人,中共党员,1986年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科协九大代表,研究员(二级),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甘肃省领军人才(第一层次)。参加工作以来,先后主持完成了省部级重大项目13项,获得省部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地厅级一、二、三等奖5项,在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21篇,出版专著13部,制订国家农业行业标准1部、地方标准2部,为甘肃农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编辑:庞小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甘肃农康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甘肃三农在线

ICP备案号:陇ICP备18003590号-1 甘公网安备620102020005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