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州县农技中心:科技服务到田头 破解难题促增收
今年以来,瓜州县现代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坚持“科技兴农、服务为民”理念,聚焦农业生产中的技术推广、土壤改良、病虫防控等关键环节,以精准服务为抓手,切实解决农户生产中的“急难小”问题,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科技培训精准到户,技术推广落地见效。创新构建“三包三进”工作机制,在良技、良方上求创新,在科技培训和技术指导上下功夫。组织31名农技人员包乡镇、包技术、包业务,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点菜式”精准培训。针对蜜瓜、棉花、小麦等主导产业,采取“理论授课+田间实操”相结合的方式,上半年累计开展各类技术培训120场次,覆盖13个农业乡镇3600余人次,发放《蜜瓜标准化种植技术》《瓜州县粮食安全生产意见》等技术手册6500余份,切实提升了农户科学种植水平,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示范基地引领带动,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围绕蜜瓜、棉花、设施果蔬等优势特色产业,以科技为支撑,狠抓农业示范点建设。蜜瓜产业方面,重点打造8个蜜瓜标准化种植示范点,引进西甜瓜新品种30个,示范应用水肥药一体化、“腐熟农家肥+生物菌肥+有机肥”有机质提升、“防虫网+色板+生物制剂”绿色防控等9项先进技术;棉花产业方面,在瓜州镇三工村、瓜州镇瓜州村、南岔镇六工村完成3个千亩棉花单产提升种植,引进新品种10个,开展一膜三行、一膜四行、一膜六行对比试验;番茄产业方面,在西湖镇建成1个设施口感番茄种植示范点,示范面积4亩,引进新品种20个,推广水肥一体、生物制剂防控等绿色种植技术7项;1个露地口感番茄示范点,示范面积8亩,引进新品种9个,推广垄膜沟灌、搭架立体栽培等新技术9项;毛辣子产业方面,在广至乡卓尼村,建成露地毛辣子种植示范点1个,示范面积12亩,预计亩均产达到1000公斤以上,亩均收入1万元以上。
土壤改良多措并举,耕地质量持续提升。针对全县84.62万亩盐碱耕地,近五年累计投入2600余万元实施旱作农业推广、退化耕地治理等“土肥水”项目。建成1个国家级监测点、7个省级监测点、92个县域耕地等级评价样点、3个盐碱轻中重核心示范点、3个粮经作物“三新”(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千亩方,发放土壤调理剂等肥料3576.08吨,惠及13个乡镇11.03万亩耕地和2097户农户。开展肥料利用率、中微量元素单因子肥效、“三新”集成对比等试验10余项,推广测土配方施肥79万亩以上,测土配方技术覆盖率达90%以上。通过综合治理,耕地质量显著改善,2023年平均等级达4.18等,较2018年提升0.15个等级,中高产田占比持续提高,低产田面积逐步减少。
绿色防控全域覆盖,农业生态持续向好。构建“县、乡、村”三级病虫害监测网络,在36个监测点开展动态预警,印发《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指导意见》等6期病虫情报。投入50万元实施小麦“一喷三防”、蔬菜产业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和苹果蠹蛾疫情防控项目,完成8.6万亩小麦统防统治,覆盖率100%;采购鱼藤酮等11类生物农药开展设施蔬菜绿色防控;针对苹果蠹蛾等顽固害虫,布设诱捕器142套,开展3次统防统治。同步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至目前,建成废旧农膜回收网点14个,回收废旧地膜1579.513吨,回收率为59.61%,预计全年废旧农膜回收率达到85%以上;推广以垄膜沟灌为主的覆膜灌溉面积17.14万亩,与2024年相比新增2万亩,以膜下滴灌为主的水肥一体化节水技术27.84万亩,与2024年相比新增5万亩。
下一步,县现代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将持续深化农业科技服务,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强化示范引领,进一步巩固提升示范点建设成效;二是加强技术指导,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精准服务;三是完善防控体系,持续做好病虫害监测预警和统防统治工作,为全县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技术保障。
编辑: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