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三农资讯 厅局信息 水利水务 农科天地 甘肃供销 走进农垦 甘肃林草 处站动态 甘肃农机 畜牧兽医 市县动态 农技推广 乡镇快讯 三农人物 三农视频 图说三农
Logo
首页 > 市县动态

平川区盐碱地种植小麦亩产700多斤,增产近三成

2025年07月17日 甘肃三农在线 张云文

640.jpg

专家们在测产现场查看麦穗籽粒。

在白银市平川区的一片金色麦浪中,工作人员亮出测产数据时,围观人群爆发出阵阵惊叹:“盐碱地亩产竟有700多斤!”这块曾被视为土地癌症的地块,凭借有机硅技术的改造,实现小麦产量较传统种植增长近三成。

七月盛夏,平川区水泉镇玉碗泉村的高标准农田里,由甘肃省农科院牵头组成的专家测产组正在进行紧张工作。实测数据显示:20.38亩采用有机硅改良技术的麦田,亩产达到373公斤,较对照田增产28.9%,理论测产增幅更高达31.7%。这些沉甸甸的麦穗,凝结着“科研机构+社会化服务组织+合作社+农户”创新联合体的智慧结晶。

微信图片_20250717192828.jpg

“土地洗盐就和洗衣服一样。”项目负责人、省农科院研究员孙建好用生动的比喻揭示了技术核心原理。有机硅材料能改变水分表面张力,形成类似强力清洁剂的作用机制,促使盐离子快速沉降至作物根区以下。该项创新技术融合有机硅、液态氮肥、中微量元素等材料,构建出针对中轻度盐碱地的“靶向脱盐”系统解决方案。“有机硅材料的介入,打破了传统盐碱地治理的技术瓶颈,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特别适用节水滴灌系统,每亩每次施用成本仅10余元,根据盐碱的轻重度每年施用1~5次。当年改良当年见效,还能很好地破解次生盐渍化、土壤板结等顽疾。”

在测产现场,张掖谷丰源公司技术人员将有机硅溶液滴入试管,盐粒顷刻沉降的场景引发专家阵阵赞叹。公司负责人谷科强介绍:“我们联合中国工程院张福锁院士团队及省农科院土肥所,建立协同创新机制,使科技成果转化周期缩短三分之二。”目前,这套“地种肥药”一体化技术已在河西走廊、沿黄灌区等区域实现20余万亩的应用规模。

来源:甘肃科技报

编辑:王月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