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信:政策扶持+金融支撑 牛产业破局规模化发展
近年来,崇信县通过整合传统与现代养殖方式,从窑洞养牛的古朴智慧到现代化标准牛棚的规模化运营,再到专业育种场的科技深耕,全方位推动红牛产业做大做强,助力乡村振兴。
6月的崇信,天气炎热、酷暑袭来,但在崇信县木林乡大庄村养殖户王明军的养牛窑洞里却凉风习习,“窑洞养牛具有冬暖夏凉、卫生环保的优势,通过这种饲养方式,不仅能降低养殖成本,也能有效减少各类病害,进一步提高肉牛品质”。十二年前,因为生计王明军与牛结缘,随着红牛养殖的利好政策越来越多,他便在大庄村建办明鑫家庭农场,正式开启了养牛之路,如今靠着“牛”买卖,日子越过越红火。扩大养殖规模、做大红牛产业的历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王明军也曾和其他养殖户一样遇到过金融难题。“之前贷款难度大,利息也高,短时间很难增加养殖数量,但有了‘红牛贷’这个政策后,2021年我贷了110万,买了70头牛”。
走进黄寨镇白新庄振兴 5000 头红牛养殖场,一排排崭新的牛棚整齐有序,牛棚内,膘肥体壮的红牛正悠闲进食,饲养员熟练地投喂着精心加工的饲料,整个养殖流程规范且高效。公司负责人秦军民说:“我们振兴生态牧业有限公司2024年7月开始上牛,1380余头全是平凉红牛,24年底申请红牛贴息贷款300万元,极大程度解决了饲料采购等资金难题,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扩大生产,完善养殖体系,加大生产。”
王明军所提到的“红牛贷”是崇信县人民政府2021年出台的以活体红牛抵押为主的担保贷款,相比传统商业贷,有贷款额度大、契合红牛生长周期、财政全额贴息、免收担保费、程序便捷高效等优点。崇信县先后制定出台了《崇信县窑洞养牛指导意见》《农业产业链及特色产业扶持管理办法》,从产犊补母、基础设施配套、饲草加工等方面重点扶持,为牛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建立了兰州大学绿源牧草公司科研工作站、红牛繁育场专家工作站,为红牛养殖提供全程养殖技术指导和动物疫病防控服务。
编辑: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