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三农资讯 厅局信息 水利水务 农科天地 甘肃供销 走进农垦 甘肃林草 处站动态 甘肃农机 畜牧兽医 市县动态 农技推广 乡镇快讯 三农人物 三农视频 图说三农
Logo
首页 > 市县动态

庄浪智慧农业“双引擎”:直播激活市场 科技重塑全链

2025年04月25日 甘肃三农在线 王喜弟

微信图片_20250425154638.jpg

在庄浪,直播电商与智能科技以“双引擎”驱动农业全产业链升级:直播间内,新农人通过镜头将马铃薯、苹果等特产推向全国,数千斤特产两小时售罄成常态;智慧农业产业园内,手机 APP 远程调控温室、水肥一体化系统节水节肥、防霜机抵御寒潮,让传统农业告别“靠天吃饭”。从直播电商打通全国销路到科技重塑种植、育种、管护全环节,庄浪正以“双引擎”之力,勾勒数字乡村与产业振兴的壮美画卷。

直播间里的“流量密码”:新农人带火土特产

“家人们看好了,这是庄浪的马铃薯原原种,品质绝对一流!”镜头前,新农人王耀龙手持一颗金黄的马铃薯,熟练地切开展示其细腻的肉质,直播间评论区瞬间沸腾,订单如潮水般涌入。而在另一场直播中,“苹果西施”唐糖正讲述庄浪苹果的种植故事:“我们的苹果喝着山泉水长大,甜到心坎里!”短短两小时,数千斤农产品被抢购一空,屏幕另一端的消费者仿佛能透过镜头感受到田园气息。

为进一步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庄浪县举办“网信新农人”培训班,邀请专业团队讲授直播带货、短视频创作及品牌运营技能。如今,更多年轻人返乡创业,用镜头记录乡村,用网络传递农产品价值。从马铃薯到苹果,从蜂蜜到杂粮,“庄浪特产”成电商热搜标签,深山优质农产品源源不断走向全国餐桌。

大棚里的“数字革命”:手机变身新农具

走进庄浪县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中心,技术员周爱爱正通过手机APP实时调节温室参数。轻触屏幕,温度、湿度、光照等数据一目了然。“一个温室年产30万粒原原种,整个中心年产能达4000万粒。”她自豪地说,“现在只需一部手机,就能实现精准管理。”

在良邑镇现代智慧农业产业园,水肥一体化系统正颠覆传统种植模式。负责人李英涛介绍:“这套系统可精准控制灌溉量,节水70%、节肥50%。”通过手机远程操控,放风机、遮阳网等设备自动调节,确保作物始终处于最佳生长环境。科技不仅提升了效率,更让农业告别“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 

果园里的“科技保镖”:智能技术守护丰收希望

四月的朱店镇新王村,万亩苹果花在晨雾中悄然绽放。望着满园春色,科技特派员王选强仍清晰记得2023年那个寒夜——一场倒春寒突袭果园,导致30%的花苞冻伤,合作社理事长蹲在地头黯然落泪的场景深深刺痛了他的心。为破解这一难题,王选强带着省里拨付的2台防霜机扎根果园,开启了科技防冻的突围战。

起初,村民对这台形似“大风扇”的设备充满质疑:“祖祖辈辈靠熏烟防霜几十年,这铁疙瘩能顶用?”然而,当寒潮再度来袭时,防霜机轰鸣启动,强气流将逆温层暖空气压向地面,果园首次实现“零冻害”。翌日清晨,村民们看到完好无损的花苞后惊叹不已,感慨科技的力量远超传统守夜熏烟的艰辛。

科技的守护不仅限于抵御寒潮。在朱店镇北面山万亩苹果产业园中,高清摄像头全天候监控果树长势,土壤温湿度传感器深埋树根处,实时采集墒情、虫情及灾情数据。电子大屏前,苹果的生长数据与田间实景同步呈现,科技正以无声却高效的方式重塑传统种植模式。从被动应对天灾到主动智慧管理,科技为果园筑起一道“隐形防线”,果农们对丰收的笃定信心取代了曾经的焦虑。

产业链上的 “智慧升级”:科技赋能特色产业

在庄浪县农技中心主任李国斌看来,科技已渗透到农业生产的每个环节。“我们引入马铃薯‘雾培法’育种技术,并搭建智慧管理平台,通过大数据预测病虫害,提前制定防治方案,将风险降至最低。”从播种到收获,全程实施智能化管理,大大提升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在庄浪县苹果种植基地,无人机正在进行农药喷洒作业。与传统人工喷洒相比,无人机不仅效率更高,还能精准控制药量,减少农药残留。“科技让苹果更绿色、更安全,市场竞争力更强!”基地负责人表示。此外,庄浪县与科研机构合作,推动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常态化开展技术培训,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培养,为产业链注入持久活力。

庄浪的数字乡村实践,是中国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直播与智能科技“双引擎”全链赋能:直播让深山特产成为电商“热搜常客”,智能科技使传统农田变身“智慧车间”,实现“靠天吃饭”到“数据种田”的跨越。从“雾培法”育种到直播销售,从防霜机到无人机作业,双引擎协同提升农产品质量,激活乡村产业内生动力。作为乡村振兴的鲜活范本,庄浪将深耕数智融合路径,以智慧农业引领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在希望的田野上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编辑:王月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