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县标准化种植示范带动 中药材产业提质增效
为全面构建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体系,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产业振兴有效衔接,完善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种植和生态有机种植体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助推“陇药”产业创新转型绿色高质量融合发展,遵循产业发展“六大原则”(规范集约发展原则、绿色生态生产原则、科技创新赋能原则、经营主体引领原则、抓点示范带动原则、品牌培育提升原则),按照“一核两园四带”(“一核”即国家级中药材产业集群核心示范区;“两园”即省级专家科研成果转化园、中国药都·陇西药圃园;“四带”即西北山提质增效片带,东南山区生态有机示范片带,北川、北山区扩面增收片带,二阴山区和渭河沿川区高质高效创建片带)的总体布局,采取“基地+农户”、“订单式”生产的共建模式,实施“三位一体”(产业联合、供销服务、金融支撑)、“五统一分”(统一物资发放、技术指导、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组织回收,分户承包管理)运行管理,构建“全过程”社会化服务体系,中药材种植布局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态势,种植品种以党参、黄芪、黄芩、款冬花、柴胡等“五朵金花”为代表多达30多个品种,种植规模快速实现扩面提质,实现了种植技术标准化、大田生产机械化、加工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的发展格局。2025年,陇西县制定《2025年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种植暨抓点示范实施方案》,计划在全县14个乡镇建立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种植面积46752亩,其中建设500亩以上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种植带动示范基地34个,建成省市县高水平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种植抓点示范基地2个,培育中药材规范化绿色生产示范村23个,辐射全县17个乡镇215个村建成中药材药源基地55万亩以上,(其中标准化种植面积由43.10万亩扩大44.88万亩,标准化率较2024年的81.32 %增长至81.60 %),落实“人均一亩药”的目标。
在高质量建设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的同时,陇西县农技中心结合当前中药材种植中出现的气候干旱、连作障碍严重、根腐病害频发、种子种苗不纯、药材品质下降等“卡脖子”难题,依托省级共建支撑安排,充分发挥省农技总站、省农科院、甘农大、市农科院等12家省市级站院合作技术协作单位的技术优势,组建省、市、县三级专家技术服务队伍,开展中药材地膜穴播育苗、地膜露头栽培、病虫害绿色防控、新型肥料应用等各类试验示范,通过集成良种、良肥、良技、良作等相关技术,全流程包点技术指导,破解中药材产业关键技术瓶颈制约,促进产业提质增效。
截至目前,陇西县已完成党参、黄芪、黄芩等各类中药材种植面积52.067万亩,占总计划面积的94.69%(其中成药47.372万亩,占计划的97.73%,种子种苗4.696万亩,占计划的71.91%),整流域推进、连片种植打造万亩中药材GAP种植基地8个84724亩,布置完成各类试验示范共计5大类31项次。
来源:陇西县农技中心
编辑:王月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