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都区:构建农业生态治理双循环体系
2025年04月23日 甘肃三农在线
陇南市武都区近年来聚焦农业绿色发展,通过创新"白色污染"治理与蔬菜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双轨机制,着力破解农业面源污染难题。武都区以系统化治理思维统筹推进废旧农膜回收和尾菜处理工作,形成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良性互动格局。
在农膜污染防治领域,当地构建起"宣教引导+体系支撑"的治理模式。通过融媒体矩阵开展环保知识常态化传播,结合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行动,显著提升农户对残留地膜危害的认知度。同步完善三级回收网络,建成覆盖16个乡镇的23个标准化回收站点,配套专业分拣压缩设备,实现"田间收集-站点归集-企业再生"闭环管理。创新实施的"以旧换新"政策,激发农户主动参与积极性,2023年度农膜回收总量突破2340吨,综合回收率达85.2%。
针对蔬菜产业伴生的尾菜治理,武都区探索出"产地消纳+终端转化"的多元路径。在种植端推广尾菜堆肥还田技术,建立示范基地12处,培训新型经营主体86家。流通环节引入市场化机制,在吉庆坝等3大蔬菜集散中心配套建设预处理车间,年处理能力达2万吨。重点培育的陇南绿环公司采用生物发酵工艺,将尾菜转化为有机基质产品,填补了当地尾菜工业化利用空白。环境执法部门建立"天眼+网格"监管体系,2023年查处违法倾倒案件7起,推动尾菜处理利用率提升至54.9%,较上年增长8.3个百分点。
武都区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通过构建"政府主导、企业运作、农户参与"的协同治理机制,全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已形成完整产业链,年减少化肥使用量1200余吨,带动循环经济产值突破800万元。下一步将深化"物联网+"智慧监管平台建设,力争2025年实现农膜全量回收和尾菜80%资源化利用目标。
来源:中国农科新闻网
编辑:王月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