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生物降解 开启冷凉灌区绿色发展新征程 ——永昌县全生物可降解地膜春小麦项目全面启动
不误农时不误春、小麦播种正当时,永昌县农业农村局聚焦“全生物可降解地膜春小麦全膜穴播标准化生产单产提升”深入田间地头开启冷凉灌区项目集成技术试验示范。
为突破“干旱缺水、地力衰退、地膜污染”发展困局,永昌县依托国家地膜科学使用项目,联合金昌市农业农村局、金昌市科技局,创新开展全生物降解地膜集成技术试验示范。通过集成“新品种、新播量、新产品、有机肥、新地膜”五维技术体系,着力构建“高产、高效、生态”的现代化冷凉灌区农业技术模式,探索“减膜、减肥、增产”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和石羊河流域生态保护提供科技支撑。
试验示范以“三破三提”为核心,系统构建五维技术矩阵,主推“品种-播量-投入品-地膜-区域”五维精准适配模式。在破解干旱胁迫方面,通过选用不同厚度全生物可降解地膜保墒、运用保水剂锁水及筛选抗逆品种,将水分利用效率提升30%以上,确保旱涝保收;针对地力衰退问题,采用有机原肥梯度施用结合生物菌剂协同,使土壤有机质年增幅达1%以上,构建科学施肥模型;为破解白色污染,验证0.007、0.0085、0.01mm全生物可降解地膜适配性,实现地膜残留量减少85%、降解产物毒性降低90%,形成全周期生态闭环。同时,每项试验均设置梯度参数并建立数据模型,利用基因技术赋能抗逆新品种引进以突破抗旱性,通过机械穴播开展梯度播量试验实现省种匀苗,集成保水剂与生物菌剂构建“微型生态系统”,进行有机原肥不同用量梯度试验构建“肥力-产量”响应曲线,以毫米级精度探索地膜厚度实现“功能-成本”平衡。
项目的技术集成应用将推动传统“经验种植”向现代化“精准种植”加速转型,实现农业生产技术环节的全量化管理。预计春小麦单产从450公斤/亩提升至650公斤/亩,节水率35%、省种50%、化肥减量10—20公斤/亩、滴灌带用量减少830米/亩、地膜残留量降低85%。
来源:永昌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王月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