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下好人居环境整治“四步棋”绘就和美乡村“新图景”
近年来,敦煌市深入贯彻中央“千万工程”部署要求,以建设和美乡村为目标,全面提炼环境整治有效做法及成功经验,审时度势、综合研判,按照“内容更全、范围更广、标准更高、延展更深、进度更快、成效更好”的总体要求,全市上下从2024年到2026年利用三年时间,全方位、分层次、有步骤的纵深推进城乡全域无垃圾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全力下好组织管理、建章立制、设施提升、长效治理“四步棋”,营造干净整洁、美丽宜居、文明有序、风情浓郁的城乡环境,奋力助推敦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以科学谋划为引领,下好“组织管理”先手棋。坚持一盘棋谋划,一体化推进,着力加强政治引领、夯实主体责任,确保突破攻坚行动全区域无死角覆盖、多领域深层次协同。一是要求全市上下把全域无垃圾突破攻坚行动作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战略思想、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的“突破口”,打造“千万工程”新样板的“切入点”,作为提升旅游产业发展品质、建强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核心圈的“催化剂”,作为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推进文明城市创建的“助推器”,作为贯彻中央和省市委指示要求、满足百姓期盼的“着力点”,全面部署安排,全力统筹推进。二是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担任“双组长”的敦煌市城乡全域无垃圾突破攻坚行动领导小组,下设城区、农村、景区、库区、园区等5个专责整治组和考核评价、督查问效、氛围营造、项目管理、综合协调等5个专责工作组。各专责组、各部门单位协调联动、同向发力,有效推动我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全区域、各领域纵深推进,全(区)域统筹、各(领)域融合、多层次联动的“大整治”格局基本构建并初见成效。
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下好“建章立制”导向棋。坚持制度先行,规范引路,着力健全工作运行机制、构建长效管理机制,确保各项工作规范有序稳步推进。先后建立并实施城乡全域无垃圾领导小组议事制度、县级领导包挂机制、网格化责任管理体系、督查问效管理办法、环境卫生常态化巡查制度、信息报送制度等一系列措施办法,形成了统筹有力、衔接有序、运转高效的闭环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妇女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组织镇村组妇女干部、巾帼志愿者定期入户对家庭卫生进行走访督促,帮助贫困户、五保户清理庭院环境。将“主题党日”“我为群众办实事”等活动阵地移至环境整治一线,由镇领导班子带队,镇村组党员干部主动亮身份、践承诺,进行“横到边、纵到底”的全面清理。
以基础设施为突破,下好“设施提升”动力棋。坚持以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着力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确保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针对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环境整治工作量大面广的实际情况,2021—2025年敦煌市委、市政府共安排资金4.3亿元,进一步提升村容村貌,主要用于开展“三沿一部”环境集中整治、村庄清洁行动、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农房改造等工作。其中:建设全市首家垃圾焚烧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达10万吨/年,实现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目标。硬化房屋后道252公里,进一步改善了房屋后道柴草乱堆、农机具乱停乱放、圈舍厂房乱搭乱建等现象;完成农村户厕改造19839户,卫生户厕普及率86%,农村居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升;实施宜居农房改造2022户,乡村居住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以加大投入为保障,下好“长效治理”制胜棋。坚持聚焦重难点区域和短板弱项,着力加大投入,强化保障,确保城乡环境整治常态长效久治。一是持续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率先在全省启动城乡环卫一体化体系改革,将垃圾转运范围延伸至农村乡镇,全市8个农村镇共摆放垃圾斗651个,安排配套后摆臂垃圾压缩车8辆,农村生活垃圾转运量90吨/天,年垃圾清运量约3.3万吨,城乡生活垃圾处理率100%。二是拓宽执法监管覆盖面。新增8支农村综合执法大队,设置农村公益性设施管护岗383个,加强对乱倒乱占乱停乱放等行为的监督管理,有效破解农村环境整治中重整治轻保持的问题,促进农村环境整治由“常治常乱”向“常治久效”转变。三是不断加大激励奖励力度。通过增加财政投入、动员帮扶单位和企业捐助等方式,不断扩大“巾帼家美积分超市”的覆盖面和积分兑换奖励力度,累计开展积分兑换活动617余次,兑换21.92万元物品。同时将“巾帼家美积分超市”建设与寻找“最美家庭”、创建“美丽庭院”等活动深度融合,激发群众参与动力。
来源:敦煌市农业农村局
编辑:王月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