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泽县铺设暗管排盐让盐碱耕地变良田
2025年11月14日 甘肃三农在线
毛森煜 郑海燕

“轰隆——轰隆——”初冬时节的临泽县重度盐碱区,多台挖掘机正在田间来回作业,开沟、铺设管网、回填压实作业有序开展。
临泽县2025年盐碱耕地综合治理利用试点项目的工程措施自10月20日开工以来,施工团队抢抓农闲窗口期,全力推进暗管铺设作业。“我们采用激光测距仪精准控制开挖深度,确保管道坡度达标,让含盐水分能自然汇流排出。” 临泽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毛森煜指着挖掘机作业轨迹说。该项目计划铺设暗管1.7万多米,目前已完成近万米,本周内即可实现暗管埋设全面收尾。

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187万元,除核心的暗管排盐工程外,还同步推进透水波纹管铺设1741米、安装检查井3座、清理排阴沟446米,构建起“地下管网+沟渠配套”的立体排盐体系。“暗管就像给土壤装了‘肾脏’,利用‘盐随水来、盐随水去’的规律,能持续排出耕作层盐分,减少有毒离子对作物的损害。”现场技术人员介绍,这种工程措施不仅不占用耕地,还能显著改善土壤水盐分布,为后续种植筑牢基础。
施工现场,已完成暗管铺设的地块上,旋耕机正有序作业,疏松的土壤逐渐恢复平整。“暗管埋设完成后,我们会根据地块实际情况开展深松耕、旋耕作业,把地表恢复到便于耕种的状态。”毛森煜说,工程措施与后续农艺措施紧密配合,可使土壤含盐量稳步下降,明年即可引种耐盐碱作物。

近年来,临泽县已累计完成盐碱地改良5.15万亩,通过“工程排盐+农艺培肥”的综合模式,让土壤含盐量平均下降0.17g/kg,耕地质量显著提升。此次盐碱区暗管排盐工程的推进,将进一步完善全县盐碱耕地治理技术体系,为保障粮食产能、助力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编辑:谢小刚
上一篇:敦煌:秸秆变身“营养颗粒” 2025年饲料化利用再添新动能
下一篇:暂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