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乡: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链”起绿色循环农业

在东乡县的玉米地里,一台红色青贮收获机正轰鸣着穿梭作业,枯黄的玉米秸秆被瞬间粉碎、吸入设备,不一会儿便完成了从田间废弃物到饲草原料的蜕变。不远处的加工点,青贮打包机将粉碎的秸秆打包成一个个青绿色草包,整齐地堆放在沿川饲草有限公司的仓储场上,形成一片亮眼的“绿海”。这是东乡县2025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的生动实践,一幅农牧循环的绿色画卷正在这片土地上徐徐展开。

作为养殖大县,东乡县2025年玉米种植面积达19.2万亩,秸秆资源丰富却曾是农户的“心头病”。如今,随着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的推进,县农机中心组织38家作业主体投入50台大中型青贮收获类机械、105台拖拉机及132台套打包机等高性能农业装备,承担起4.5万亩的秸秆收储任务。截至目前,已完成0.8万亩收储,预计12月底前将全面完成年度目标。

“去年公司加工玉米秸秆6000多吨,今年通过秸秆项目扶持新添了加工新设备,加工能力能达到1.5万吨!”东乡县沿川饲草有限公司负责人马有苏站在自家公司的仓储场前,看着眼前堆积如山的青贮草包,难掩喜悦。沿川饲草有限公司的仓储场上,“沿川饲草 绿色牧养”的标语格外醒目,这里的标准化加工储存模式,成为全县秸秆利用的样板。

秸秆的“华丽转身”,带来的是多重效益的叠加。曾经因焚烧秸秆造成的污染不见了,乡村环境卫生显著改善,农业废弃物实现了资源化循环利用。对于养殖业来说,充足的饲草供应破解了“缺草”难题,降低了养殖成本,为牛羊产业规模化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同时,项目推动了玉米种植与优质饲草种植的规模化发展,强化了种植业与畜牧业的产业联结,为农业产业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

东乡县农机中心主任王清介绍:“眼下,我们正抓住晴好天气组织作业队伍加班加点,加快作业进度。同时,持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更多主体参与,并深化技术支撑,推广先进农机与加工技术。”

以沿川饲草有限公司为样板,东乡县正总结推广“连农带牧”模式经验,推动秸秆饲料化利用向全域覆盖,让秸秆这一“生态包袱”真正成为撬动农牧循环、绿色发展的“金色杠杆”。
编辑:谢小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