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技全程“把脉” 临潭油菜稳产高产
秋日的临潭,蓝天如洗、澄澈透亮,将远处的山峦衬得愈发青翠。在冶力关镇葸家庄田园综合体的田野间,油菜已褪去金黄的盛妆,成熟的植株经分批收割后,被捆成一丛丛整齐的束,静静伫立在阳光下,等候着最后的归仓。不多时,劳作的人们便在田间忙碌起来,有的手持镰刀,熟练地割下成熟的油菜,动作干脆利落;有的则配合着联合收割机,将晾晒好的油菜送入机器中进行脱粒,机器的轰鸣声与人们的劳作声交织在一起,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秋日丰收画卷。
不远处村庄的空地上,橙色塑料布上晾晒着脱粒后的油菜籽。农户一边用耙子翻动,确保油菜籽均匀晾晒、尽快干燥,一边笑着说:“你瞅瞅这油菜籽,饱满得很!往年种油菜,光凭老经验瞎琢磨,产量总上不去。今年不一样,农技站的专家从下种就来指导,啥时候浇水、咋防治病虫害,说得明明白白。你看这‘青杂19号’,抗倒伏还结荚多,这丰收的好日子,真是越过越有盼头喽!”
临潭县农业技术推广站高级农艺师陈永平在现场介绍道:“前期团队已完成田间测产,数据显示,油菜亩产量稳定在400-500斤的正常水平,整体长势与收成表现出色。尤其是主推的青杂系列品种,通过田间实际测产进一步验证了其良好的环境适应性与高产潜力,这也标志着临潭县今年的油菜种植实现了圆满丰收。”
据了解,今年临潭县全力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从油菜播种、田间管理到病虫害防治,提供全程技术指导。在11个乡镇建设的2600亩油菜科技示范基地,重点开展青杂有限1号、青杂5号等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试验,并示范推广青杂15号、青杂19号等品种。此外,还积极探索彩色油菜种植,为乡村旅游与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开辟新路径。
为提高农户种植水平,临潭县开展了多场技术培训与观摩活动,邀请专家为农户讲解油菜种植新技术、新方法,组织农户现场观摩学习,促进先进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同时,通过遴选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农户提供代耕代种、全程托管等服务,解决农户生产中的实际困难。
临潭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陈建军表示,此次油菜丰收是基层农技推广项目的阶段性成果,未来将继续加大科技投入,提升农业科技水平,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助力乡村振兴。
编辑:谢小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