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治理 临泽县轻度盐碱耕地开出“丰收花”
七月,骄阳似火,走进临泽县鸭暖镇古寨村2025年轻度盐碱耕地综合治理利用核心示范区,连片的小麦黄绿相间,微风拂过,麦浪轻轻翻滚,透着成熟的气息;一旁的各类高原夏菜生机勃勃,翠绿的叶片舒展着,长势格外旺盛。田间地头,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希望。
鸭暖镇古寨村辖10个合作社,现有耕地面积5161亩,属轻度盐碱土壤,肥力中等,耕层土壤pH值为8.41,水溶性盐总量1.73g/kg。今年实施的盐碱耕地综合治理面积达2202亩,其中核心示范区面积1051亩,试验区面积40亩。这里主要种植玉米、小麦、高原夏菜等,共开展9项(次)科学试验示范,引进盐碱地治理新产品13个,耐盐碱作物新品种4类200个。
“目前小麦、高原夏菜已基本成熟,其他作物长势良好,现阶段我们主要开展小麦和高原夏菜的考种工作。通过考种进一步筛选确定适合我们临泽轻度盐碱耕地推广应用的品种。”临泽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梁顺有站在田间,脸上洋溢着欣慰的笑容。“通过深翻深耕的土地,变得疏松透气;增施的生物有机肥(腐熟农家肥),像给土地注入了“营养剂”,让土壤更加肥沃。通过这些改良措施,科研人员们正努力总结不同耐盐碱作物在不同盐碱地改良方案下的最佳技术模式,为全县盐碱地改良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为更有效地筛选品种,今年临泽县开展了高原夏菜新品种引进试验及示范。此次试验示范引进68个高原夏菜新品种,其中娃娃菜16个、甘蓝16个、菜花16个、松花菜12个、西兰花8个。在同等地力条件和管理水平下,工作人员通过观察记载农艺综合性状和产量指标,筛选适宜在轻度盐碱耕地推广种植的高原夏菜新品种,为推动区域盐碱地高效利用、总结特色产业助农增收提供技术支撑。
据悉,临泽县2025年盐碱耕地综合治理利用试点项目涉及3个镇6个村,面积达10513亩。其中,轻度盐碱耕地综合治理6280亩;中度盐碱耕地综合治理3186亩;重度盐碱耕地综合治理1050亩。项目还建立了核心试验区200亩,集中开展各类试验示范40项(次),引进盐碱地治理新产品15个,种植耐盐碱作物品种12类200多个。
针对轻度盐碱耕地,临泽县在综合治理上主推三种技术模式:机械深耕+腐熟农家肥+生物有机肥+微生物菌剂;机械深耕+秸秆还田+生物有机肥+土壤调理剂;机械深耕+生物有机肥+微生物菌剂+土壤调理剂。通过项目实施,临泽县力争实现轻度盐碱耕地项目区粮食(玉米、小麦)亩均增产50公斤以上,蔬菜亩均增产200公斤以上。
曾经,这片土地饱受盐碱之苦,农作物产量低,农民收益少。如今,在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治理措施下,轻度盐碱耕地正逐渐变身“增收田”,为当地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也为保障粮食安全和推动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编辑:谢小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