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渭县加速2025年秸秆收储运体系建设 打通绿色发展“最后一公里”
近日,在通渭县常河镇孙川村,通渭县松柏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秸秆收储中心建设现场一片火热。大型货车满载着建筑材料来回穿梭,工人们忙着搭建堆料场地,一旁崭新的移动式方捆秸秆打包机和临工重特抓机在阳光下闪耀着金属光泽,为后续秸秆收储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为进一步提高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促进农业绿色发展,通渭县全力推进2025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中的秸秆收储运体系建设。通过结合当地种植实际、收集难度、运输距离和加工利用成本等多方面因素,创新采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运行模式,积极培育秸秆收储运社会化服务组织,搭建秸秆交易平台,努力实现秸秆收储和供应能力的市场化。
此次秸秆收储运体系建设项目在常河镇、鸡川镇、陇阳镇三个交通便利、辐射范围广的地区展开,分别由通渭县松柏养殖专业合作社、通渭县瑞福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通渭县泉生锦农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实施。每个合作社将建设800㎡的堆料场地,并采购移动式方捆秸秆打包机1台、临工重特抓机1辆,建成3个2000吨秸秆收贮运网点。通渭县农业农村局按照10万元/千吨的标准,给予共计20万元的补助,以支持项目建设。
通渭县松柏养殖专业合作社建成秸秆收储中心后,收储运将覆盖常河、榜罗等乡镇,收储半径达35公里,有效解决周边地区秸秆收储运难题;通渭县瑞福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建成后收储运覆盖寺子、陇川、陇阳、陇山等乡镇,收储半径30公里,进一步扩大秸秆收储范围;通渭县泉生锦农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建成后的收储中心收储运覆盖鸡川、新景等乡镇,收储半径25公里,极大提升了当地秸秆收储运效率。
通渭县农村能源站站长崔文学介绍说:“这些收储中心建成后,我县秸秆收贮运能力将达6000吨以上,有力推进农作物秸秆“收-储-运-用”的市场化、网络化,畅通秸秆从田间到工厂的‘最后一公里’。”
此外,秸秆收储运体系的完善,将推动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快速发展,逐步形成商品化秸秆收储运和加工利用运作模式,有效减少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提高秸秆资源的利用率,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开辟新路径。
编辑:谢小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