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县2025农技推广绘就农业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盛夏的漳县,广袤田野间涌动着科技兴农的澎湃热潮。2025年基层农技推广项目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为这片土地带来新的生机与希望,勾勒出一幅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壮美画卷,奏响乡村振兴的时代强音。
技术领航,集成农业生产新方案
走进武当乡、马泉乡、新寺镇的现代农业科技试验基地,千亩玉米地如绿色海洋,随风翻涌着丰收的希望。“这些基地是全县粮油作物增产的‘希望田’,承载着农业提质增效的重任。”农技人员穿梭在玉米行间,一边仔细查看植株长势,一边向围观的农户讲解。
今年,漳县立足产业实际需求,精心遴选先玉1219、先玉335等5个玉米主导品种,推广旱地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测土配方施肥等10项绿色高效技术模式,确保主推技术到位率超95%。通过现代农业科技试验基地与新技术、新品种试验点建设,积极探索适合本地的农业科技成果。在武当乡、马泉乡、新寺镇建设的3个千亩试验基地,围绕玉米、油菜高产栽培,组织农技员现场观摩实训;5个试验点针对粮饲兼用型玉米生产难题开展试验,推动新技术、新品种落地生根,提升农作物单产与品质。
筑牢根基,构建农技推广新格局
在2025年基层农技推广项目推进过程中,漳县实施特聘农技员计划,面向农业乡土专家、种养能手等群体广纳贤才,已经完成本年度招募 3 名特聘农技员,为基层农技队伍注入新鲜血液与创新活力。同时,加强乡镇基层农技队伍管理,积极吸纳“土专家”“田秀才”等充实力量,还推动县级农技队伍与科技、畜牧等多部门横向联动,打造出一支领域广泛、专业过硬的农技推广“铁军”。此外,以武当乡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为重点,建设“五好”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完善办公设施与生产器械,为农技推广筑牢硬件根基。
服务下沉,打通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
漳县聚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高素质农民培育,遴选100户以上科技示范户,展示良种良法应用。基层农技员落实包村联户机制,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教授农业生产技术。同时,借助县乡活动开展科技宣传,利用村级党群服务中心举办田间管理培训,借助中国农技推广APP、直播平台等新媒体,开展在线指导服务,全年计划完成各类培训1000人次以上,让先进技术真正走进农户心中、应用到田间地头。
强技提能,锻造专业农技队伍
漳县将遴选4名农技骨干参加省级5天以上的脱产业务培训,提升其专业素养与创新能力。立足本县产业发展需求,举办两期县级培训班:第一期面向县、乡、村三级农技人员,围绕粮油作物田间管理与新型农业技术开展系统培训,预计覆盖150人次以上;第二期组织30名优秀农技人员赴外开展异地观摩学习,通过实地考察先进地区的农业发展模式与技术应用,拓宽视野、更新理念,为农技推广储备专业力量,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高素质农技人才队伍。
数字赋能,开启智慧农技新时代
在信息化浪潮下,漳县加快信息化手段在农技推广中的应用。支持利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建立官方账号,培养农技微视频创作者,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农技知识。大力普及中国农技推广信息服务平台和APP,鼓励农技人员、专家等在线开展培训、答疑等服务,确保县农技人员使用APP比例超90%,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农技推广效率与覆盖面。
漳县农技中心主任杨小龙介绍:“漳县2025年基层农技推广项目,从体系构建到技术推广,从服务下沉到队伍建设,全方位、多维度推动农业科技发展。随着项目的深入实施,科技的力量将持续赋能漳县农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让这片土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希望。”
编辑:谢小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