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废为宝谋发展 2025年金塔县深耕秸秆综合利用新路径
在金塔县广袤的田野上,金黄的麦浪与雪白的棉田交织成丰收图景。作为拥有102万亩耕地的农业大县,这里每年产生大量农作物秸秆。如何让秸秆从“废弃物”变身“绿色财富”?今年,金塔县锚定秸秆综合利用目标,以项目为抓手,全力破解发展难题,书写农业循环经济新篇章。
数据显示,2023年金塔县秸秆产生量达23.67万吨,小麦、玉米、棉花秸秆占比超八成,通过饲料化、肥料化、燃料化等多元利用,19.28万吨秸秆实现“变废为宝”。目前,全县已培育40家秸秆收储运输企业,建成2条生物质颗粒生产线及肥料化处理中心,初步构建起秸秆利用产业链。但设备更新滞后、畜禽粪便转化率低等短板,仍制约着产业提质增效。
“秸秆收储运设备更新迫在眉睫,多元化经营模式亟待突破。”金塔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米晓辉坦言。为此,金塔县2025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聚焦“补链强链”,直击发展堵点。在收储运环节,计划引入先进设备,破解秸秆收集效率低、运输成本高的难题;在循环利用领域,着力扶持“饲料+养殖+肥料+基质”一体化经营模式,推动秸秆与畜禽粪便协同处理,打造种养循环闭环。“我们将秸秆加工成青贮饲料喂羊,羊粪又制成有机肥还田,不仅降低了成本,还减少了污染。”一位合作社负责人算了一笔生态经济账。
金塔县的探索兼具必要性与可行性。作为全省养羊强县,全县92个规模养殖场、1.8万户散养户及日均交易2000只以上的牛羊市场,为秸秆饲料化提供了稳定需求;而沙漠生态农业对有机肥、栽培基质的迫切需求,更为秸秆肥料化、基料化利用开辟广阔空间。县委县政府出台的专项扶持政策堪称“强心剂”——从每吨10元的秸秆收储补助,到最高5万元的加工补贴,真金白银的支持让经营主体吃下“定心丸”。
从田间废弃物到产业“香饽饽”,金塔县正以秸秆综合利用为突破口,激活农业生态价值,让“沉睡”的资源转化为乡村振兴的绿色引擎,奏响循环农业与生态富民的协奏曲。
编辑:谢小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