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沃野上的“科技春耕图”——夏河县三大农业项目赋能产业振兴
四月的甘南高原,春风中仍带着丝丝寒意。然而,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一场以科技为先导的春耕热潮正蓬勃兴起。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绿色高产高效青稞单产提升三大项目协同推进,正以“科技+生态+产业”的融合模式,为高原农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无人机“织”就生态闭环
3月27日,王格尔塘镇的田野上,10辆施肥车与3架无人机同步作业,液态有机肥如细雨般洒落,固态粪肥通过智能深松机精准入土。
甘肃达哇央宗现代农业集团提供的腐熟粪肥,经60天微生物发酵,成为土壤的 “营养剂”。村民周太感慨:“县委、县政府每年都给我们发放有机肥。自从用了有机肥,青稞千粒重增加了,病害少了,今年收成肯定更好!”
走进桑科镇的油菜种植基地,黝黑的土地已均匀撒上腐熟粪肥,散发着阵阵 “肥力”。旋耕机来回穿梭,将土地细细翻整,原本平坦的土地渐渐变得松软细碎,新翻出的泥土泛着油亮的光泽。“这些腐熟粪肥可是油菜生长的‘好帮手’,能让土地更肥沃,油菜长得更好。” 农牧民扎西一边查看翻耕情况,一边介绍,脸上满是期待。
夏河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的高级农艺师张玉龙正在现场指导:“今年我们着力打造油菜示范基地,重点推广优质杂交油菜品种,像从青海省引进的青海杂交油菜9号、青海杂交油菜7号和小油菜等良种,都是经过筛选的高产品种。” 张玉龙蹲下身,抓起一把翻整后的泥土细细揉搓,“同时,我们还将示范合理施肥、科学种植、种子包衣等先进技术,全方位提升高原油菜单产水平。”
夏河县2025年绿色种养循环项目,采用 “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农户参与”的三方联动机制,构建起了一条完整的 “畜禽粪污收集-集中堆肥处理-机械化还田”全产业链。该项目覆盖了全县12个乡镇,共计11.85万亩耕地,成功探索出了一种绿色、高效、可持续的循环农业新模式。
据张玉龙介绍:“‘有机肥+配方肥’的模式,很好地弥补了传统有机肥速效性不足的问题。通过这种方式,青稞的病害率降低了30%,地力和产量都得到了同步提升。”
全程机械化“智”耕青稞田
踏入夏河县那1200亩的标杆现代农业科技实验基地,一幅现代农业作业图景令人眼前一亮。几台大型旋耕机在连片的土地上稳步前行,所到之处,泥土被整齐地翻犁,泛出湿润的光泽。一旁,植保无人机迅速升空,在低空平稳地盘旋,细密的雾状药剂如银线般均匀地洒下,为刚刚播下的甘青4号青稞种子披上了一层 “防护衣”。基地负责人介绍说:“过去,人工播种、打药不仅耗费大量人力和时间,效率还非常低。如今,从土地整理到植物保护,全程实现了机械化作业,效率提升了70%以上。”
在试验田旁,一群来自周边乡镇的农户正围着一台精量播种机观摩。村民卓玛弯下腰,轻轻抓起一把刚播下的青稞种子,不禁感叹道:“这机器可真厉害,能把种子间距控制得这么精准,怪不得去年示范基地的亩产那么高!”
夏河县2025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是落实农业科技政策、推动农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该项目聚焦 “科技赋能、人才强农、服务提质”,重点推进四个方面工作:在科技创新方面,积极引入前沿农业技术,开展农业科技攻关;在人才培养上,通过组织培训、专家指导等方式,打造高素质的农业技术人才队伍;在服务模式创新中,探索 “线上+线下” 相结合的农技服务模式,提升服务效率;同时,强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让先进技术真正应用到田间地头。
夏河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副站长林涛表示:“我们以这个标杆现代农业科技实验基地为依托,大力推广以优选良种为基础、机械精播为手段、绿色防控为保障的全程机械作业种植模式。甘青4号青稞品种是经过层层筛选确定的,从源头上保障了产量和质量。我们不仅要推广这个优良品种,还要配套推广科学的种植、管理技术,让农户们切实享受到科技带来的红利。”
良种繁育“链”动产业增值
青稞是夏河县的主要粮食作物,全县青稞播种面积6万多亩,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全县各类农作物之首,但因夏河县经济基础薄弱,农业投入严重不足,优质青稞品种良种繁育和供种工作跟不上,良种推广速度十分缓慢,使青稞生产一直处于低谷徘徊状态,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因此,提高夏河县青稞生产自给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桑科镇的青稞原种繁育基地,随着第一粒经过包衣处理的甘青13号青稞种子入土,夏河县2025年高原青稞科技种植正式拉开了序幕。
播种现场,几台大型播种机在田间有条不紊地来回穿梭,一次性高效完成开沟、施肥、播种、覆土等一系列工序。每台播种机每日的作业量可达200亩,效率是人工的20倍。机械精准地将播种深度控制在3-5厘米,种子间距均匀一致,预计出苗整齐率可提升至95%以上。
今年,桑科镇青稞原种繁育基地重点推广了甘青13号、甘青10号等抗寒抗旱品种。这些品种是甘南州农科所历经多年精心选育而成的,特别适应高原地区低温的环境,能够有效保障出苗率和后期产量。
阿木去乎镇尕加毛村的千亩青稞种植基地里,春耕正酣。广袤田野间,村民们弯腰撒种与十余台旋耕机机械作业相互配合,共同勾勒出一幅充满生机与希望的高原春耕新画卷。
夏河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贡巴加介绍,县农业农村局为尕加毛村1000亩耕地提供了4万斤种子,并组织农技专家全程驻点指导,从翻耕整地到播种覆膜,提供全流程技术支持,为青稞种植筑牢技术保障。
据了解,为了保障青稞的健康生长,夏河县采用苯甲环唑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从源头上有效防治黑穗病和锈病。同时,利用无人机遥感技术实时监测苗情,并结合土壤传感器实时回传的数据,动态调整水肥管理方案,实现精准种植。
夏河县农业农村与科技局局长冷西才让介绍说,为推动夏河县青稞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加快青稞新品种的示范推广力度,提高青稞的良种覆盖率,提升青稞种植的质量和产量,夏河县委、县政府通过出台一系列政策扶持措施,以及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不断提升青稞产业的综合效益。
夏河县还积极培育了一批青稞加工企业,将青稞加工成炒面、糌粑、青稞酒等特色产品,进一步拓展了青稞的市场空间,延伸了产业链条,为当地农牧民增收致富开辟了新途径。
田野上的“振兴答卷”
春耕一粒种,秋收万担粮。夏河县通过 “良种 + 良法 + 良机” 的深度融合,正在书写高原农业现代化的新篇章。这一系列农业项目的实施,不仅为当地农业现代化发展注入核心动力,还为农牧民铺就了一条稳固的增收之路。
展望未来,夏河县将继续围绕 “科技强农、生态兴农、产业富农” 的理念,持续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不断完善农业产业体系。通过进一步推广先进技术、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延伸产业链条,推动高原农牧业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绘就更加绚丽多彩的乡村振兴壮美画卷,让高原农牧民的生活因科技赋能而愈发富足、美好。
编辑:谢小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