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赋能守底线 创新监管护农安 —— 会宁县农业农村局农机安全监管信用实践结硕果

在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中,会宁县农业农村局紧扣《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核心要求,以信用体系建设为突破口,创新推出 “信用 + 监管 + 服务” 三维工作模式,将信用管理贯穿农机生产、销售、使用全链条,构建起 “守信受益、失信受限” 的行业生态,为乡村振兴筑牢农机安全防线。
信用筑基,构建全链条监管体系 会宁县农业农村局建立农机行业信用档案数据库,实现 “一机一档、一人一档” 动态管理,涵盖农机生产企业、销售网点、维修经营者及农机手等各类主体,精准记录信用承诺履行、安全培训、违法违规等信息,形成完整信用画像。在农机购置补贴发放、年度检审等关键环节,推行 “信用承诺 + 资格审查” 双审核机制,对信用良好的主体简化流程、优先办理,对失信主体从严核查、限制享受政策,今年以来累计完成补贴申请信用审核 600 余件,通过率达 98.5%。 针对田间作业安全隐患,创新 “信用体检 + 路查宣传” 工作法,农机工作人员深入乡村道路、田间地头,在排查 “黑车非驾”、违章载人等违法行为的同时,同步开展信用知识宣讲,发放宣传资料 2000 余份,现场解答信用政策咨询 300 余人次。

信用赋能,打造多元化激励场景 为激发行业诚信内生动力,会宁县农业农村局将信用评价与技能提升深度融合,在农机驾驶员培训考试中增设信用专题课程,详细解读失信行为后果及信用修复路径,引导学员树立 “诚信操作、安全作业” 理念,今年已累计培训诚信农机手 800 余名,持证上岗率提升至 96%。 同时,开展 “诚信示范” 评选活动,培育诚信示范农机合作社 5 家、诚信农机手 30 名,信用良好的农机手不仅可优先获得跨区作业信息、订单资源,还能享受金融信贷倾斜等优惠,越来越多的农机手因诚信经营获得更多合作机会,形成 “学先进、守诚信、保安全” 的良性循环。
信用提效,筑牢安全发展屏障 通过信用创新实践,会宁县农机安全监管效能显著提升,农机事故发生率同比下降 35%,违规操作行为大幅减少。信用约束让农机经营主体合规意识明显增强,全县农机挂牌登记率、年度检验率分别达到 95% 和 92%,维修经营者均能严格遵守安全技术标准,杜绝使用不合格零配件、拼装改装等违法行为。“以前觉得信用看不见摸不着,现在守信能少跑腿、得实惠,失信寸步难行,大家都自觉规范操作了。” 会宁县诚信农机手王师傅的感慨道出了众多从业者的心声。

会宁县农业农村局将持续完善农机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拓展信用应用场景,推进信用信息跨部门共享,让信用成为农机行业健康发展的 “通行证”,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坚实的安全保障。
编辑:郑海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