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市春耕生产全面提速 农机化赋能粮食稳产增效
截至4月8日,陇南市春耕生产取得显著进展,农机化作业成为农业生产提质增效的核心引擎。全市累计培训农机操作手8735人次,检修农机具4.55万台(套),组织4.63万台(套)农业机械投入春耕生产,完成机械耕整地138.14万亩,机播面积达37.92万亩,其中玉米17.65万亩、马铃薯14.79万亩,机械化水平较去年同期显著提升。
政策引领与技术保障双轮驱动。陇南市农业农村局通过“政策+服务”双轨并行,为春耕生产注入强劲动力。2025年中央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资金2215万元,截止目前落实补贴资金475万元,补贴各类机具4073台,受益户数3831户。报废更新补贴285万元已下达,对粮食生产急需机具实行“优机优补”,推动高性能播种机、山地轨道运输机等先进装备快速部署。同时,市县区通过“线下+线上”模式开展技术指导,发布农机维修技术要点和机械化播种指南,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开展现场服务,确保农机具高效运转。
农机社会化服务精准覆盖。针对劳动力紧缺问题,陇南市发挥农机合作社作用,组建33个农机小分队,开展“点对点”作业服务,帮助小农户解决耕种难题。例如,武都区通过合作社集中调度农机,完成连片耕地作业;宕昌县推广“农机共享”模式,实现跨村跨乡机具调配。此外,全市建立农机春耕服务保障热线,及时解决机手与农户需求,保障农机具及配件供应不断档。
智能化农机助力高效生产。今年春耕,智能化农机成为亮点,北斗导航无人驾驶拖拉机、电控精量播种机等设备,在陇南部分县区得到推广应用。全市开展了农用无人机的现场演示培训工作,成县引进智能插秧机,实现水稻种植精准化;礼县推广玉米高性能播种机,单日作业效率提升3倍以上。数据显示,智能化装备的应用使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提升至5.76%,较上年增长0.86个百分点。
区域特色与安全保障并重。各县区结合实际创新春耕模式:徽县通过“示范基地+农户”模式,完成春玉米种植10000多亩,机播率达90%,并建立应急服务队应对极端天气;康县推广山地轨道运输机,破解丘陵地块运输难题,马铃薯种植效率提升40%。强化农机安全监管,开展隐患排查整治,发放安全操作手册2万余份,确保春耕生产“零事故”。
编辑:郑海燕